《易學大師風雲錄》[易學大師風雲錄] - 第二十二:既與天為徒 也與人為徒

本書首發:——
「好的,我以為如果要理解這段心法,首先就是要理解什麼是』一『,一就是不二。比如好壞、大小、貴賤、貧富、強弱等等這個都是』二『,也就是分別判斷心。』一『就是在分別判斷心之前要有一個無分別心,也就是平等心。分別心很容易生出來,因為人們憑藉自己的慾望感情喜好就可以直接生出來,但是用這個生出來的分別心觀察世界,得不到世界的真像。還很有可能會被能自己的慾望感情喜好遮蔽掉客觀,所觀察的世界有可能只是被包裝了的世界。比如我們見到一個衣不蔽體,食不果腹的窮人或者乞丐,如果先起分別心,極有可能會想,這個人是好逸惡勞的懶惰之人。如果我們能夠一視同仁的有平等心,先不起分別心,先不去主觀武斷的判斷,那麼我們就會明白這也是一個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的人,我們就會從這個』一『的平等心無分別心中生出仁愛憐憫之心。
再比如我們見到一個人,多數人首先就會判斷一下,這個人對我有益,還是對我無用,這樣就是』二心『,就是分別心。怎樣使自己達到這個一呢?我理解的就是先把這些主觀的、武斷的受到慾望喜好支配的分別心放下來。只有這個樣子,才能見世界的本來面目,也才能見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所以達到了真人的境界,就可以』故其好之也一,其弗好之也一。其一也一,其不一也一『。就是說這個時候我是真正的自覺了,真正的獨立無所依了,感情呀,慾望呀等等這些主觀的因素都去除了。我能夠站在大道的立場上觀察認識這個世界了。這個』一『我的理解就是通達無礙,沒有任何主觀的東西阻擋我能夠遊走在這個世界的所有地方,我能夠把所有的一切都貫通,也就是可以用這個』一『把宇宙萬事萬物全部都貫穿在一起,也就是我可以『合二為一』。盤古開天闢地是『一生二』,如果我學會了這個法術,就能夠做到『合二為一』。所以我以為『通』就是一,要通就得知『變』,也就是知道這個『二』,明白這個『二』是怎麼生出來的,所以我認為通就是變。變又是我們的思想,就是我們當下的一個念頭,所以『一』就是當下一念,當下一念就是一;在不同的角度,不同的範疇里,一就是永恆。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就是世界的全部,都是這個一,一就是虛心待物,因為只有虛心才可以沒有阻礙,只有虛心才可以不存私念,只有虛心才能容納萬物,才能包含一切,所以我以為這個一就是虛心,也就是心齋。
『其好之也一『,喜好慾望是從『一『中產生出來的,智慧知識是從『一『中產生的,煩惱憂愁也是從『一『中產生的,都離不開這個一。好,好什麼呢?好爭強鬥狠,好酒色財氣,只要是喜好都是從這個一生出來的。『其弗好之也一『,不喜歡,也是從這這個一裏面生出來的。所以一生二。這個就是我對於女媧頭領你剛才說的心法的理解,還請你多多給與解釋。「廣成說道。
」你這理解的好像是沒有任何問題了,你不僅僅可以從本心法中理解,還可以融會貫通的理解了,一就是虛心,把之前我傳授給他們兩個的心法也一起融通的理解了,這個理解的不錯。但是仍然是知其一二不知其二。這裡我稍微提醒一下,要注意一和無的關係,千萬不要把一理解成了無。
一既不是無,也不是有,它非虛心非實有,即是虛心又是實有,都可以說。這個一定要認真琢磨。如果說一就是虛心,那麼是錯了,為什麼呢?天地萬物難道不是實有嗎?說一就是實有,也錯。為什麼呢?難道這天地間的萬事萬物,沒有變化嗎?難道都是永世不變的嗎?所以你看心法中說道『其一也一,其不一也一』。這個虛心是一,這個實有也是一,但是虛心不是一的全部,實有也不是一的全部,只有全部本身是一。不對,全部也不能說是一,這個一不能說,一說就不完全了,你自己一定要細細的琢磨。
總之一就是真人的境界;不一,是俗情,是凡夫的普通境界。但是呢,普通和真人又是不二的,所以一和不一,都是一,我們一定要明白這點。一切法術都是道,哪種法術不是這個『一』生出來的,運行出來的呢?就像那共工魔獸王一樣,它也是這個一生出來的,我們也是這個一生出來的,我們以為我們就代表了這個一的全部,可是我們並不是這個一的全部。我之前很是

猜你喜歡